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首页 / 社会责任报告 / 正文
新普陀小学西校2021学年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日期:2022-07-19 23:07:44   来源:恒德小学

融通聚变积跬步  蓄势赋能促发展

新普陀小学西校2021学年工作总结报告

2021学年注定是个特殊的年份,历经前所未有的两个月社区封闭管理,延续十六周的云端在线教学;于学校而言同样意义特殊,为提升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服务镇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校更名并加入新普陀小学教育集团,这是发展契机,更面临升级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第一部分:加强党的建设

学校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载体,以“党史”学习提升党员干部与教师的境界追求,以学校精神凝练与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一)强化政治引领,扎牢思想之根

支部以“凝心聚力谱新篇 踔厉奋发向未来”为主题分层组织学习教育活动:中心组立足学校实际开展“补短板、强制度,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主题学习党员群体开展“云自学”、“听党课”、“走实地”多元方式学“党史”强党性守初心勇担当团员青年及思政教师在“观微党课”、“宣讲史”、“知识竞赛”中铭记历史明方向,践行使命铸师魂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理论书籍与艺术作品研习、“四史”故事宣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先后开展主题学习4场、党课与集中学习7次、学习交流6次,交流发言达102人次。

(二)夯实党建基础,压实担当之基

支部有效落实“三会一课”,着力抓好红色传承、组织生活、志愿服务三个“激活点”,组织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特需学生结对共进,党员及青年团员的参与率达100%本年度,支部完成2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支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推进落实“双报到”工作,全体党员与青年团员赴社区参与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守护共同的家园。其中吴佩枫等8位教师参与普陀区核酸采样志愿工作,1位党员教师评选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党员及青年教师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普陀教育人“人靠谱,事办妥”的工作作风。

(三)推进师德建设,凝聚发展之力

支部以“新时代大先生主题探究贯穿全年师德建设始终,切实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共同理想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通过组织开展张桂梅、于漪等师者楷模事迹学习,通过榜样引领,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组织党员教师通过“身边的好先生”故事分享,讲述育人之道、为师之责,小事孕大爱,闪耀着校园,更点亮学子心灯;教师节“市区园丁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年终的“校园优秀教师”的等评选为契机,认知“好老师大先生”的标准,引领教师学习身边的好榜样;以“全员导师制”为实践载体,通过强化导师专业指导,细化导师辅导要求,优化导师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做学生心灵指导师,家长的教育指导师,做贴心温情的大先生,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部分:学年重点工作项目推进情况

本学年,学校聚焦“双减”“五项管理”“五育并举”三项中心工作,以“求真求实 合力合拍”为行动目标,以“政策、目标、需求、问题”为导向,坚持谋突破、促变革、守底线、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品质。

(一)协力融通,探索切实的管理机制

1、完善管理运行模式。在“夯实基础管理 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推动下,通过明确管理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与履责标准,提升管理团队的服务力、引领力与指导力;通过“学期计划——月工作计划——项目推进方案”的细化落实,确保条线工作与管理要求的落地;依托钉钉信息化平台,通过对学校的全面管理流程与细节作整体架构,促进学校各个条线的有序规范发展。

2、提升团队管理效能。以“学科负责制”“年段负责制”“工作项目制”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立体管理网络,实现管理成员在课程管理和开发、教学指导和培训、教育科学专题研究、学生素养培育、管理协调顺畅、后勤服务保障等领域工作效度,激发每一位管理者工作的内驱力。本学期结束前,组织开展校级与中层干部工作述职评议会,夯实干部履责担当之基,干事创业之能,服务师生之本,同步落实教育党委关于干部“靠谱指数”的评测工作,干部团队的平均指数达97.1%

3、推进民主管理机制。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精神指导下,充分发挥支委成员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对所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学校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事项均通过校务会、支委会、教代会等渠道进行公开意见征询,涉及教师评先推优、专项资金分配、特色课程建设等项目,实现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立德蓄势,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1、优化德育课程建设。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总体宗旨,以“行规教育、班级管理、少先队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为基本途径,坚持五育并举,建构“恒星成长”德育主题教育课程系列。线上教学期间,以孩子成长关键时节,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方式,设计实施二年级入队献礼季课程,三年级感恩成长季课程及五年级筑梦毕业季课程。德育主题教育课程的建设凸现“注重道德,强调自律;关注整合,注重和谐;全员参与、共同关心”的德育操作路径,为每一位学生的的自主、全面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2、细化习惯养成教育。以“习惯培养育自理、规则教育促自律、个性发展强自主”为主要目标,初步建立《恒星成长在校一日常规》,进一步细化落实学生礼仪习惯、课堂习惯、活动习惯等多维度养成教育要求,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护导教师巡查、及时反馈表彰等多渠道推进要求落地。根据生情校情的定位,学校申报《基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性评价研究》课题,探索适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及过程性评价研究。

3、深化家校联动机制。依托家委会组织,进一步融合学校与社会广泛协同办学的工作机制,结合“双减政策解读”“学校更名宣传”等工作,落实每学期两次三级家委会议;以“家长学校课程”“家长开放日”为抓手,根据政策要求、家长需求策划好课程内容。线上学习期间,以居家学习的课堂规范指导与评价,在线学习习惯的培养、亲子活动的设计等内容为主题推出五期家长学习课程,辅以上海学校心理公众号每周家长学习推荐,指导家长把学校在线学习安排转化为学生有效执行的学习生活计划,并指导监督落实,让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形成教育合力。

三、深耕聚变,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1、立足成长需求,初建课程图谱。积极响应并扎实推进“五项管理”与“双减”工作要求,通过对全校720名学生家长进行的关于课程设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培养需求。基于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学校发展基础,学校依托多元智能理念,在原有围绕气象特色单一科技类5门课程的基础上延展为“思维与探究、审美与创造、文化与体验、健康与生活”四个维度26门“恒星成长”活动课程群。同时,继续坚持以课程推进的方式推进学校气象科技特色工作,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内容,链接基础性课程、主题式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科技活动中主动发展;与苏宁艺术馆合作建设“气象+艺术品析与创作”课程,融合“诗书画”与“节气知识”积极探索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跨学科课程。

2、立足学科素养,推进课堂研究。教学研究的推进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为主题,引导教师加大对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研读,构建目标体系。各教研组对学科学习能力的进行目标分解,聚焦“增”与“变”,开展“尊重差异,关注过程,提升效能”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增”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参与、自主探索,“变”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和活动结构。本轮线上教学,本着促进教师加大课堂研究力度,提升课堂互动性与有效性的初衷,教师依托“空中课堂”资源,采用全程教师自主授课方式,各教研组强化资源利用的四个必要,即必要时解释、链接、总结和补充,积极探索“融合式”“切片式”“组合式”线上教学样态,凸显教学重难点,提升在线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在线学习中的素养发展。为提高线上教学有效性,学校建立教研组周初合作备课,周末学科教导指导,课前教师精细磨课与每日校长室巡课、每周反馈工作机制,疫情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推动学校迈向数字化转型之路。期末,通过问卷了解到家长对线上教学的整体满意度达93%

3、立足细节改进,夯实流程管理。以教学流程管理细节改进为抓手,从“目标优化、过程夯实、反馈跟进”等方面进行突破,指导各学科教学管理团队关注教学五环节,扎实做好日常教学管理。本学年,指导教研组重点围绕“细化备课流程、目标环节一致性研究与学科评价方案制定”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修订完成各学科关于备课、上课与评价的基本要求,以教学流程的持续优化,逐步树立“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

4.立足减负增效,强化作业管理。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作业管理要求,落实作业公示制度。各教研组借助《上海市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的深入学习,就如何实现作业“减负不减质”作深入研讨,并组织老师选取本学期教材中的一个单元进行整体作业设计,深化理解,强化操作,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建立定期与不定期作业调研机制,通过调研诊断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复检等要求,本学年先后聚焦“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作业评价方式的探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作业展评,引导教师间相互学习与交流,让每次调研检查成为促进常规工作优化的途径,促使常规要求的落实工作,提高教师作业批改的能力。

四、厚学赋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提升校本研修效度。教师是学校发展最为重要的“内核发动机”,而确保动力输出的关键便是校本研修的实效。学校以“区第六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为抓手,根据学科建设实际,设立四门学科高级指导教师实践基地;同时强化教研组长培训,实施“任务引领”和“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速成熟教师与团队捆绑式的建设,从源头上保证高起点、高标准的校本研修活动,以期保证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2、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学校以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师德建设为先、育科研融合教学育德并进”为工作路径,探索建立分层分类培养发展机制。本学年相继围绕“与学生谈话技巧、与家长沟通的策略、表扬激励学生的小贴士、班集体凝聚力培养的途径”等六个小专题,以参与式培训的方式设计、组织、实施青年教师主题培训,旨在引导教师关注、分析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要素,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3、推进教育科研深度。确立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学习活动组织与实施、教学目标达成与分析”等核心问题,扎实有效小课题研究。目前学校在科技特色与学生评价方面有两项课题推进抓手,区级个人课题3项,组织青年教师在反思本学年教学的基础上,思考形成16项小课题研究方案,将于新学年启动实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研究学科标准要求,研究学科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

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学校更名后,面对社会、家长的高期待,对标我区“十四五”建设“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的发展定位,立足学校的实际,优化课程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做强师资队伍、贯通人才培养,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是学校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学校课程系统架构及课程实施问题。

学校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思想,立足自主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以气象科技教育为标志的办学特色。然而如何立足新的教育形势,基于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的新需求,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要求,学校课程建设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之间的整体性设计还有待贯通细化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校情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挖掘与研究,思考与实践推进宏观的课程设计与微观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谐统一,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以此建构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需求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及专业提升问题。

学校追求持续发展的预期尚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教师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43.5%,区校两级骨干教师比例较低,青年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技术、研究能力等领域须夯实基础,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别是课程理解力、执行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缺少学科领衔骨干教师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综合设计学习活动、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及动力激发问题。

围绕学校培养目标,以增值性评价理念为主旨,要在体现“五育融合”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开展研究,积极推进道德素质、学习素养、体育、美育与劳动素养评价,进一步理顺工作路径,丰富评价载体,积极探索基于促进学生成长的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研究,推动教师树立全面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使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第四部分:新学年工作打算

新学年工作思路:凝练新精神 创造新常态 实现新跨越

凝练新精神:勤勉务实 锐意进取  携手共进  精益求精 

创造新常态:让有实效的教学成为课堂的常态

让有品质的研习成为教研的常态 

实现新跨越:实现学校在新历史阶段的升级发展

(一)找准契合点,夯实学校发展基石

围绕学校办学目标,根据各级行政部门对与教育改革推进的相关精神要求,找准教育教学、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结合点,把握学校工作推进节奏将遵循“立足问题——基于实证——探寻规律——问题改进——优化制度”这一动态运行机制,提升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凝聚全体教师“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让学校成为促进每一位师生成长的场域。

(二)着力发展点,推进集团办学实践

以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育为发展点,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探索。依托新普陀小学集团师资与培养优势,建立跟岗带教培养机制,深度开展跨校联合教研,关注“两线”“三面”组织建立合理、有序的联动培训课程,探索促进集团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教师柔性流动机制。

(三)聚焦关键点,研究综合素质评价

将以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为关键,研究适合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围绕适合教育的理念与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育德能力、教学能力与评价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小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为载体,通过创设更为合适的教学思路与手段,学习途径与方法,探索并丰富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引领学校的办学活力、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动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得以发展与提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于更名后的新普陀小学西校而言,将在集团办学的大背景下,融通聚变,蓄势赋能,探索符合校情的适合教育,积跬步至千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