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赋能 创建教研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来源:杨迎春

科研赋能 创建教研新生态

——恒德小学承办普陀区小学科研高级指导教师团队汇报交流暨区小学科研活动

 

121日下午,普陀区小学科研高级指导教师团队汇报交流暨区小学科研活动,在基地校恒德小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董轩、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马骏、科研员陈音、美术教研员王彩萍,恒德小学校长周卫萍,以及全区各小学科研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陈音老师主持。


一、组团汇报——以融合为纽带,探索创意教研新机制

小学科研高级指导教师朱雷,携基地校管庆生、周佳、宋宁、钱瑜伽、马天虹等老师,以“科研赋能 创建教研新生态——跨校、跨学科教研新探索”为主题,向大家汇报了基地校美术、体育学科组,如何克服人员、时空、资源的桎梏,在区级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创意教研的案例研究》框架下,在区科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任务驱动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研” 、“小学体育线上线下融合的跨校合作研修” 的实践与收获。



周佳、管庆生、钱瑜伽、马天虹四位老师,以“任务驱动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研——以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教研为例”为专题,以数字故事、课堂重现、经验分享、微论坛等多种方式,展现美术学科与自然、探究、语文学科开展跨学科教研,以“如何准确、生动、连续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为驱动问题,以“自然笔记”为成果形式,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创新、教研创新的历程。


宋宁老师,则围绕“小学体育线上线下融合的跨校合作研修——以恒德小学、金沙江路小学新型合作教研为例”的专题,分享了体育学科基于共享、互补,以足球特色校建设为抓手,着眼于足球课程开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足球业余训练竞赛三个方面,与金沙江路小学组成“临时家庭”,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跨校合作教研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感悟。



 

二、案例交流——以问题为导向,展现团队建设新思考

金沙江路小学别婷婷学员,从“觉察是改变的开始”的视角,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真问题,从研究项目诞生记、研究团队的组建记、项目研究的运作记、未来研究畅想记四个方面,分享了非正式组织创意教研的实践思考。


三、基地校汇报——以科研为引擎,打造恒德教研新形态

周卫萍校长首先对与会专家、领导,贴别是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教研室对学校教科研工作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表示感谢,随后她从项目引领——以“恒美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为基点,为科研兴校助力;课题驱动——以“创意教研设计”为载体,为专业发展蓄力;问题导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为课程教学聚力三个方面,回顾了学校科研赋能,营造良好研修形态,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探索及丰硕成果。寄望未来继续用科研凝聚教师、发展学校,带领师生走向诗和远方。


四、专业指导——以评价为引领,寄望团队研修新发展

王彩萍老师对研修团队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创意教研的案例,赞不绝口,肯定了美术教研组在科研主导的研修中获得了专业与科研能力的双提升。她指出本次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探究了真实的问题、也实现了学生真实的成长,各学科在互促互融中实现了核心知识的再构,这才是真正的项目化学习。希望像这样创意教研活动要坚持开展下去。


董轩教授继中期汇报时提出“六新”——新机制、新路径、新活力、新生活、新文化、新开展,本次又用新问题、新策略、新方法、新思考、新收获、新起点的崭新的“六新”,来评价研修团队的创新实践与丰厚收获,对研修团队能面对新冠疫情、教育转型的新问题,通过跨学科、跨校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策略、新方法,融入五育融合、项目化学习的新思考,取得创意教研设计与实施的新收获,表示赞赏。


马骏主任对团队研修及基地校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团队汇报内容非常精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创建教研新生态,选题源于实践中的困惑,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团队合作,坚持做着有意义的事,在实实在在的研究中,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光。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基于问题导向、跨学科教研,多学科发展的有益尝试,为创意教研课题提供很好的范例。马主任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希望恒德小学作为基地校实践的排头兵,要与区内更多学校合作,以科研牵动更多的合作研修团队,特别是跨学科团队。二是希望研修团队更多尝试教科研融合、德研与教研整合的研修方式,将如何设计项目化学习中的挑战性问题,如何开展跨校、跨学科教研进一步梳理总结,在“十四五”创意科研设计及课题申报中取得新的成绩。


“科研赋能 创建教研新生态”,团队研修促进了科研与教研的融合共生,教师与学校共生共荣,实现了教师专业的快速提升, “研”续、续“研”,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未来可期。